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基础医学   86篇
临床医学   111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科学   499篇
综合类   387篇
预防医学   49篇
药学   107篇
  3篇
中国医学   5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bjectives

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biomechanical tests, the biomechanical behaviors of Medial Sustainable Nail (MSN) and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 were compared for the fixation of fracture type of AO/OTA 31-A2.3.

Method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baqus 6.14 was used to conduct axial loading of 2100?N and we analyzed the von Mises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the model displacement of two implant models. Biomechanical tests were separately conducted in the axial stiffness test and axial cyclical loading test on a mechanical testing machine.

Resul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von Mises stress of MSN was lower than that of PFNA, and the model displacement in the MS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PFNA group. In the axial stiffness tests, MSN group was stiffer than PFNA construct. With respect to the axial load to ultimate failure, the PFNA construct exhibited higher loads exceeding 4000?N while the MSN construct withstood 3313.8?±?92.8?N. Specifically, F10mm was 2178.6?±?133.2?N of the MSN group and 1822.6?±?93.1?N of the PFNA group (P?=?0.001). Additionally, X2100N was 9.8?±?0.5?mm of the MSN group and 11.7?±?0.7?mm of the PFNA group (P?=?0.002). The MSN group exhibited superior performances in terms of the mean value of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frontal rotation angle, and lateral rotation angle.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SN construct might exhibit a better biomechanical performance when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PFNA in reducing displacement and anti-varus in fracture type of AO/OTA 31-A2.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味十全大补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隐性失血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对照组术前不予以药物治疗,观察组术前3 d予以加味十全大补汤。统计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比术前、术后1 d、3 d、7 d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水平、隐性失血量、空腹血糖水平,并于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 d、3 d、7 d,观察组Hb、H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 d、3~7 d隐性失血量分别为(245.74±88.26)ml、(188.26±70.12)ml,均少于对照组(288.67±90.94)ml、(245.94±75.36)ml(P<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为(7.74±0.76)mmol/L、(6.26±0.52)mmol/L、(5.12±0.46)mmol/L均低于对照组(9.67±0.84)mmol/L、(7.94±0.66)mmol/L、(6.48±0.52)mmol/L(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1.38%与对照组84.2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十全大补汤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纠正贫血,减少隐性失血量,加快骨折愈合,缩短住院时间,且对血糖水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高能量股骨转子间骨折对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高能量创伤老年患者319例,排除伴有外伤性脑损伤及伴有神经症状的脊柱损伤患者。分为骨折组及对照组:骨折组136例,有股骨转子间骨折,平均年龄(70.84±8.06)岁。对照组183例,无股骨转子间骨折,平均年龄(69.09±7.64)岁。记录患者的住院死亡率,6个月及1年死亡率,并发症,ICU时间,住院时间,出院情况,伴随骨折,手术干预情况。采用x~2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法、t检验、KaplanMeier评估法以及Cox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间住院死亡率、6个月死亡率、1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能量股骨骨折的老年患者并发症增加(P0.05),多伴有长骨骨折(P0.05)和非长骨骨折(P0.05),更多需要外科手术治疗(P0.05),住院时间较长(P0.05),两组患者平均ICU天数相似。结论高能量股骨转子间骨折增加了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但并没有增加死亡率。对这一群体,伴随损伤可能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尖顶距:是指术后即刻的正、侧位X射线片上拉力螺钉尖至股骨头颈中轴线与股骨头关节面交点的距离之和,并校正放大率后所得值,以毫米为单位。目前较为主流的观点是尖顶距值≤25 mm可有效减少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可能性。股距尖顶距:股距尖顶距是在尖顶距的基础上提出的。正位片上,于内侧皮质做一条平行于股骨颈中轴线的切线,该线与股骨头关节面的交点至螺钉尖端的距离即为正位片上的股距尖顶距;侧位片上,为拉力螺钉尖至股骨头颈中轴线与股骨头关节面交点的距离;将正、侧位片上的股距尖顶距相加再予以校正后得到股距尖顶距的值。股距尖顶距更强调正位片上偏下的螺钉位置。 背景:尖顶距被广泛应用于预测拉力螺钉切出的可能性,但是一些临床研究发现在正位片上当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中心偏下的位置时更稳定,于是为了更准确评估拉力螺钉位置, 提出了股距尖顶距的概念,但是其应用价值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目的:利用尖顶距和股距尖顶距的标准公式,将拉力螺钉放入股骨头内不同的区域,应用有限元方法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并对比。 方法:利用CT影像数据建立左股骨有限元模型,用3D扫描加建模建立捷迈解剖型髓内钉内置物有限元模型,按照尖顶距15,20,25,30,35 mm将拉力螺钉分别放入股骨头内中间区域和前上、前下、后上、后下5个对应的象限,建立24个内固定模型。同时计算当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中间时对应的股距尖顶距,将拉力螺钉放入后上、后下、前上、前下4个象限,建立16个股距尖顶距模型。然后给模型垂直向下的力,比较以尖顶距和股距尖顶距为标准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①以尖顶距为标准置入拉力螺钉,当拉力螺钉位于前上象限,尖顶距为35 mm时,股骨头最大轴向位移与无拉力螺钉时差值最小,为0.008 205 5 mm,当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后下象限,尖顶距为20 mm时,股骨头最大轴向位移与无拉力螺钉时差值最大,为0.023 524 0 mm。以股距尖顶距为标准置入拉力螺钉,当拉力螺钉位于前上象限,股距尖顶距为37.886 mm时,股骨头最大轴向位移与无拉力螺钉时差值最小,为0.008 794 1 mm,当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后下象限,股距尖顶距为25.256 mm时,股骨头最大轴向位移与无拉力螺钉时差值最大,为0.023 183 2 mm。②将拉力螺钉按照尖顶距和股距尖顶距的标准放入股骨头内,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中心偏后上方时,股骨骨折近端的最大主应力增高明显,平均值分别为82.339 4,79.118 8 MPa;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中心偏后下方时,股骨骨折近端的平均最大主应力值减小,分别为49.535 9,49.642 8 MPa。提示:在评估尖顶距和股距尖顶距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模型稳定性的影响时,股距尖顶距并未较尖顶距表现出明显优势;股骨骨折近端的稳定性受到拉力螺钉位置的影响更大,当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下后象限时,稳定性最好。ORCID: 0000-0002-7707-3553(乔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纳入本院收治的45例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时间为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采用DHS治疗的4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相关手术指标,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PFNA固定治疗比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更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余华伟 《中外医疗》2016,(20):79-80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机对临床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时间将其分为A组与B组, A组32例,B组36例,观察两组患者不同年龄术后30 d、1年的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0d、1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组患者中超过80岁的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明显低于80岁以下年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超过80岁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非牵引床侧卧位与牵引床下仰卧位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煤矿工人Evans-JensenⅡ、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应用PFNA治疗的70例老年煤矿工人Evans-JensenⅡ、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资料,根据手术中体位不同将其分为侧卧位组和仰卧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 70例患者均获10~27个月随访,平均18.6个月。侧卧位组:手术时间(75.19±5.75)min、术中出血量(150.33±8.07)mL及切口长度(77.22±5.70)mm;仰卧位组:手术时间(89.76±6.52)min、术中出血量(159.97±7.70)mL及切口长度(100.35±6.26)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骨折愈合时间(12.94±0.92)周、术后6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9.69±6.10)分;仰卧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骨折愈合时间(13.06±1.58)周、术后6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8.76±6.33)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体位下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煤矿工人Evans-JensenⅡ、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是侧卧位非牵引床下使得手术更具微创性,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8.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27例均获随访,时间4~18个月。1例出现髋内翻畸形。26例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7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14例,良9例,可3例,差1例。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内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特别是伴有骨质疏松症患者。  相似文献   
9.
<正>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科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PFNAⅡ)治疗2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50~82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6例,Ⅱ型13例,Ⅲ型5例,Ⅳ型2例。1.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给予胫骨结节牵引,治疗内科合并症,病情稳定且  相似文献   
10.
司枫 《实用骨科杂志》2014,(12):1076-1078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高龄Evans 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间,我院共收治45例高龄Evans 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PFNA组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组,其中PFNA组2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4例。术后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12个月患髋Harri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有43例患者得到随访,2例失访,平均随访时间16.1个月。PFNA内固定失败患者3例,后改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PFNA组低于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下床时间及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Evans 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首选PFNA固定,但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或内固定失败患者应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